去年,在山東省慶云縣的南趙村在土地流轉、發展規模化種植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:由於以前不文明的殯葬禮儀習慣,大片耕地裡零星分佈的三百多個墳頭成為土地合併的最大阻礙。新舊兩種喪事的辦法最少相差人民幣五千多元,一個墳頭至少佔地15平方公尺,通過公墓和靈骨塔,每年則節省一畝多的地,還能解決土地合併問題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三百多個墳頭實現了“並居”,一百多個大棚拔地而起。
像南趙村一樣,目前慶云縣已投資1580多萬元建設了127處農村公益性骨灰堂,實現了社區(村)100%全覆蓋,節約土地五百多畝,免費為村民提供靈骨寄存服務,提供了一個祭奠先人、寄託哀思的莊嚴並靜謐的場所。為推進殯葬禮儀改革,慶云縣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規範性文件,大力推行火化,逐步取締了棺木下葬,建設了村級公益性骨灰堂,推行和諧生態綠色殯葬。每年為兩千戶群眾減輕殯葬禮儀費用上千萬元。慶云縣還建立了輿論宣傳、網絡聯動等工作機制,把每年4月定為集中宣傳月,建立了完善的殯葬信息網絡,使厚養薄葬、文明節儉的殯葬方式蔚然成風。當然對當地的生命禮儀公司 (即” 葬儀社” )必然會有衝擊,但配合政府的規範調整,想必當地的殯葬禮儀習慣,會有重大的改變。
|